2012年5月16日,“2012中國電氣技術應用國際論壇暨設備展覽會”在北京拉開帷幕,國際電工委員會IEC/TC64中國歸口委員會顧問王厚余在“我國建筑電氣標準與國際水平的主要差異”的講話中說道:“就電氣安全而言,國際標準的要求其實是最低的安全要求。因此,我國的國家標準只應高于而不可低于國際標準,以確保安全。節約固然重要,但需知保證人身和財產安全,不發生電氣事故才是最大的節約。”
事實上,我國是建筑電氣火災多發的國家。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電氣火災次數一直占據各類火災首位,接近火災總數的42%,嚴重危害了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2010年,全國火災數量達13.17萬起,直接財產損失高達17.7億元。其中,各種電氣原因引起的火災共40481起,占火災總數的30.7%。在重大火災中,電氣原因引起的火災占34.8%。從以上統計數字可以看出,建筑電氣引起的火災占的比重最大。
我國建筑電氣事故之所以遠多于發達國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國建筑電氣理論基礎薄弱,與國際標準有效接軌不夠。電氣事故具有突發性、隱蔽性,加之有些電氣工程未按照國際規范的規定和要求進行施工和安裝,線路敷設混亂,設備過于復雜,容易造成電氣故障,如浴室內人身安全無充分保證、噴水池內電氣安全措施缺乏具體規定、安全特低電壓難以保證人身安全、智能建筑接地不當等,因此極易引發電氣火災,危害人身安全,損害社會財產。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就引進了IEC標準。為宣傳推廣IEC/TC64標準,我國于1982年成立了IEC/TC64標準歸口委員會,曾翻譯出版了三冊IEC/TC64《建筑物電氣裝置》譯文集。1988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其中第四條規定:“國家鼓勵積極采用國際標準。”1993年,我國成立了全國建筑物電氣裝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從事將IEC/TC64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的工作,即將IEC/TC64標準譯成中文,經審查通過并報主管部門批準后生成為我國建筑電氣的國家標準。
我國依據國際電工標準形成的我國建筑電氣國家標準,可在建筑物電氣裝置的設計、安裝和檢驗中直接引用,也可作為我國制訂建筑電氣有關規范采用IEC/TC64標準的依據。但多年來建筑電氣標準進展變化不大,造成這種被動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國建筑電氣業是在原蘇聯建筑電氣的結構形式、思想模式和規范條例下發展起來的,無論在建筑電氣的實際工作中或學校的教材中都師承前蘇聯的《電氣裝置安裝規程》,殊不知電力行業標準的側重點與建筑電氣行業大相徑庭。
另外,我國建筑電氣行業人員長期受前蘇聯電氣規程的影響,熟悉線路、變壓器等的保護,而對防人身電擊、防電氣火災則比較陌生,且直接閱讀外文資料比較困難,難以及時獲得國外新信息,妨礙了新舊技術觀念的轉變,以致積重難返,增加了我國建筑電氣與IEC標準接軌的難度。
多年以來,我國建筑電氣標準與國際接軌一直被國家和行業所重視,也在不斷推廣宣傳中。但我國建筑電氣行業門類繁多、標準不一,規范性質劃分比較混亂,這對行業的良性發展和走向國際是非常不利的。我國有一套自己的建筑電氣規范,有些電氣規范不以IEC標準為根據,且政出多門,分類繁多。同時,建筑電氣的各個設計院與施工、電力部門之間使用的標準也不一樣,沒有一個強制性的統一準則,所以規范之間也有相互抵觸矛盾的地方。
按照IEC標準的要求,建筑電氣首先應以人為本,保證人身安全,也要保證財產(指建筑物、電氣設備等)的安全以及電氣裝置功能的正常發揮。除了國際電工標準的再三強調之外,我國建筑電氣事故的嚴重危害也再一次證明了電氣安全的重要性。
加速我國建筑電氣與國際標準的有效接軌,應盡快參照國際標準全面修訂和完善我國現行電氣規范,這對我國建筑電氣的安全發展是十分有利。所謂的建筑電氣規范與國際標準接軌,就是與國際電工委員會第64技術委員會(即建筑物電氣裝置技術委員會,簡稱IEC/TC64)的IEC60364標準(即《建筑物電氣裝置》標準)和其他IEC/TC64標準接軌。我國有關建筑電氣設計、施工及驗收一概應以最具權威性的國際標準為準,這樣既能保證安全,在技術上又能協調一致。
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筑電氣標準應該是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完善。王厚余強調說:“與IEC標準接軌工作中,對安全保護的要求是不能降低或違反的,因為對電氣安全的要求并沒有國家、地區和種族的差異,但在具體技術參數上可具體結合我國國情做些非原則性的變動。”
另外,近年來建筑電氣節能方興未艾,但是在節能的同時不要忘了——安全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的。我國建筑電氣標準與國際接軌,應始終堅守“安全”底線,這樣我國電氣產品的質量和規模才能跨上新臺階,才能減少我國電氣事故的發生率,這也是增強電氣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有力保證。 (本刊記者 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