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公司系統站關口計量裝置主要由多功能電表(智能電表)、計量用電壓互感器、計量用電流互感器、二次計量回路和計量屏等附屬計量設備組成,其計量的信息作為貿易結算和內部經濟指標考核的基礎數據,在整個電網的電能計量中是非常重要的。
多年來供電企業對系統站關口計量疏于管理,導致出現了母線不平衡、線損數據不準確、采集通信率不高等許多問題。隨著電力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電能計量體系的不斷完善,對系統站關口計量的準確性、精確性和可靠性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的關口計量裝置管理模式是供電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供電企業以卓越績效模式為理論依據和實踐導向,全面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3-10],結合企業實際,運用精益化管理方法和工具,統籌規劃管理,加強過程管理,使企業管理效率、經營效益和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本文立足于某直轄市供電企業系統站關口計量管理的實際經驗,利用精益化理論和工具,對系統站關口表管理的各環節進行分析、改進和評價,有效提高了系統站關口計量的管理水平。
以精益化管理思想為指導,通過定義、測量、分析、改進、控制(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 DMAICE)閉環管理(如圖1所示),進行系統整合和流程再造,提升工作方法的條理化、系統化和科學化,推動關口計量管理從松散、低效向集約、精益、高效轉變。
圖1 DMAICE閉環管理
1)定義(Define)
依據《國家電網公司關口電能計量裝置管理辦法》,明確系統站關口表的管理目標和職責。
2)測量(Measure)
通過對現狀調研分析,發現系統站關口計量運行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母線不平衡、線損數據不準確等),并分析原因。
3)分析(Analyze)
利用平衡計分卡(careersmart balanced score card, BSC)方法,提煉與系統站關口計量管理顯著性強的關鍵業務指標,分析指標間的關聯程度,將基層業務與公司指標考核掛鉤,達到通過指標異動預警業務工作和改進業務水平提升指標結果的目的。
4)改進(Improve)
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運用取消、合并、重排、簡化(eliminate、combine、rearrange、simplity, ECRS)、業務流程重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等管理方法,建立系統站計量管理的流程和辦法,梳理流程節點中各部門的職責,優化業務流程,完善崗位職責,提升關口計量業務運轉效率和效益。
5)控制(Control)
通過制定流程管理辦法,實現業務流程和部門職責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實施流程控制,保障流程和職責的有效實施。
6)評價(Evaluation)
認真跟蹤實施效果,如關口計量準確性是否提高,線損是否降低等。若實施效果不顯著或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則應找出問題點,通過DMAICE閉環管理實現不斷改善和持續提升。
2.1 系統站關口計量存在的問題
系統站關口計量具有業務量大、管理設備數量大、運維工作難度大等特點,在運行中主要存在以下4種問題。
1)表計存在的問題
主要表現為系統站高壓進線側無計量,計量方式不符合要求,電能表配置不規范,電能表老舊等。
2)互感器存在的問題
主要表現為電壓互感器(TV)、電流互感器(TA)準確度等級不合理,TV、TA額定二次負荷選擇不合理,TA變比選擇不合理,TA檔案變比設置錯誤等。
3)二次回路存在的問題
主要表現為表計接線錯誤,無獨立計量回路,未使用試驗接線盒進行接線,二次回路安裝工藝質量較差等。
4)采集終端存在的問題
主要表現為終端過于老舊,采集布線不規范或未給采集布線等。
該供電公司目前共管理32座系統站中的1057個關口,其中110kV站11座,35kV站21座,110kV關口65個,35kV關口253個,10kV關口739個。
目前發現的問題主要如下。
2.2 建立精益化關口計量業務流程
在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之后,綜合各方面因素,利用ECRS方法對現有系統站關口計量運行過程進行分析和優化改進:取消可有可無和不產生價值增值的業務活動;合并價值增值不大但又無法取消的業務活動;對取消、合并后的流程進行重排,使業務流程實現最優排序,提高運轉效率,實現人、財、物和時間成本的節約。
在ECRS分析的基礎上,利用BPR方法,以加強關口計量準確性、提高關口計量管理效率為目標,對現有系統站關口表業務流程進行再造梳理,從初設、施工圖審核、計量裝置采購、驗收、調試、運維等環節優化流程,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的《系統站新建關口表業務管理流程》和《系統站改造關口表業務管理流程》,分別如圖2、圖3所示。
圖2 系統站新建關口計量業務管理流程
圖3 系統站改造關口計量業務管理流程
2.3 明確規范各部門職責
1)供電公司建設部職責
負責實施系統站(包括關口電能計量裝置、采集裝置)建設、協調管理。負責組織召開投運前各種計量和采集專業的設計方案、技術方案審查、組織投運前計量驗收工作。
2)供電公司營銷部計量室職責
負責關口電能計量裝置的配置;負責電能計量裝置管理工作的業務指導及監督考核;負責關口電能計量裝置計量點技術檔案管理;負責關口電能計量裝置設計方案的審查;負責關口電能計量裝置中電能表改造方案制定及實施;參與關口電能計量裝置的投運前驗收工作。
負責關口電能計量裝置的首次檢驗、臨時檢驗(更換)、周期檢定(輪換)、裝置改造、故障差錯分析與處理等運行管理;負責關口電能計量裝置的日常環境巡視管理;負責關口電能計量裝置前期檢定(輪換)計劃的制定,并配合相關工作;參與關口電能計量裝置周期檢驗,并配合相關工作。
3)供電公司運檢部職責
當涉及系統變電站容量、電壓互感器發生變化,以及實施系統站變壓器改造項目時,有責任通知營銷部計量室,參與對關口電能計量裝置的專業管理和項目實施。
4)供電公司調度中心職責
當調度中心實施中自改造項目時,有責任通知營銷部計量室,參與對關口電能計量裝置的專業管理和項目實施。
5)市電力公司計量中心職責
對所管轄關口電能計量裝置進行檢定(檢測)。出具關口電能表等檢定證書;配合和指導項目施工單位完成關口電能計量裝置安裝、測試。
6)電力設計院和其他設計單位
根據供電營銷計量專業要求,出具《計量卷》,在系統站設計圖中以計量卷的方式將計量所需各種圖和參數體現出來;出具涉及關口計量的計量專業和采集專業施工圖。
2.4 制定具體措施,保障精益管理
1)精益采購。施工單位根據設計、施工圖紙向計量室提出計量、采集設備采購需求,由計量室向計量中心統一采購,規范采購流程,降低采購風險。
2)精益運維。建立正確的表計信息臺賬、派工臺賬、運維調試臺賬,保障日常運行管理。
加強計量設備狀態監控,由系統站關口表運維專責工每日將采集系統中采集不通的系統站關口表導出明細表,再進行派工,現場運維人員進行調試、調通,反饋現場情況。以看板形式將故障發生時間、要求調通時間和工作量、表計明細等信息向現場運維人員進行公示,按月將調通情況以表格形式在看板上進行公示,并納入考核范圍。通過實行目視化管理和看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規范施工工藝和現場作業,確保表計安裝的正確性,維持作業現場的整潔有序。對拆回計量采集設備及時進行回收,滿足計量設備資產全壽命指標要求。
3)精益績效。對關鍵績效指標(采集通信率、采集準確率、線損合格率、母線不平衡率)進行層層分解,細化落實到每個相關員工,并與績效考核掛鉤,激勵員工履行職責,保障工作目標的實現。
4)精益組織。實施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6S現場管理要求,實現管理過程的規范化、目視化和節約化。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和員工培訓,不斷提升員工業務能力。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生產監督,按照電力安全工作規程進行標準化操作,避免出現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壞。
通過實施“基于卓越績效模式的關口計量精益化管理”項目,形成了《系統站新建關口表業務管理流程》、《系統站改造關口表業務管理流程》、《系統站電能表領用申請單》、《采集接線圖》、《系統站(新建)計量部分驗收單》等標準化、規范化的成果和文件。
通過對系統站關口計量業務流程進行優化改進,理清了關口計量專業管理脈絡,加強了各部門間的協同管控,通過流程梳理、過程監控以及人員培訓,有效提升了該項業務的管理水平。
通過實行精益運維和精益組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相應整改:①建立了系統站計量表計臺賬和系統站計量專用TA臺賬;②對25座系統站的130塊關口表進行了現場接線檢查,發現30處接線錯誤,并進行了整改;③對8座系統站的20塊有問題關口表進行了更換;④對6座系統站的計量TA變比進行了核查,發現2座變電站檔案變比不對,1座變電站TA變比配置過大;⑤對3座系統站的老舊集中器進行了更換;⑥完成了3座改造系統站的計量部分驗收;⑦配合設計人員對20座系統站的進出線及受總表的裝表條件進行了現場核查。
通過有針對性地加強對異動指標的過程管理,實現了關口表的準確計量,提高了關口表的采集成功率和對線損實時在線計算的準確率,相關同業對標指標得到明顯提升。
通過實施系統站關口計量精益化管理,提升了電力員工精益生產的意識,有效加強了系統站關口計量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為全面推進電力企業提升效益、實現卓越運營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