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經手一個配電室低壓無功補償柜改造項目,具體情況如下:該配電室為一制藥廠生產車間綜合配電室,設備運行已近兩年。近期一次例行維護時發現,無功補償柜內有一組電容器漲裂,接線端子處有明顯滲漏痕跡,故退出運行,要求改造。
該無功補償柜主開關選用了塑殼斷路器,電容器組分支回路選用了熔斷器+接觸器+熱繼電器+電容器的組合方式,總補償容量150kVar,共分6步等容投切,每步25kVar;控制器為某國產品牌JKL5C型無功補償控制器,電容器型號為BSMJ-0.4-25-3。漲裂的電容器位于第2步。
鑒于電容器只是漲裂而沒有發生爆炸,可初步斷定電容器故障原因為過載而非短路。電容柜曾成功運行一年有余,且其它回路正常,排除系統諧波引起過載原因。經多次測量,系統電壓基本穩定在400V~430V,電容器額定電壓為400V,系統電壓并未超過電容器額定電壓的1.1倍,排除因過電壓引起過載原因。
筆者仔細查看了電容器回路熱繼電器的整定值,發現各回路整定值各不相同,故障回路整定值為36A左右,恰為25kvar電容器額定電流值,熱繼電器復位方式為自動復位。筆者將故障電容器解除,其余回路手動投入運行。用卡表分別測量電容運行電流,記入下表一中,同時記錄熱繼電器整定電流。
表一(單位:A)
注:表中熱繼電器整定值非精確值。
從上表中的數據可看出,電容器的實際運行電流均比銘牌標注額定電流值36A要大,電流最大的一組達到了43.10A,為額定電流的1.197倍。這里除了系統電壓偏高的因素外,電容器本身的偏差也是原因之一。
筆者將第1及第5步回路熱繼電器整定為故障回路值即36A,等待觀察。如此,則:第1步:Ic1/Ih1=37.52/36=1.042倍;第5步:Ic2/Ih5=43.10/36=1.197倍;
將電容器組重新投入運行,約28分鐘時,第5步熱繼電器動作,該組電容器被切除。經過大約10分鐘,熱繼電器自動復位,電容器再次投入運行。此后經過大約每20分鐘熱繼電器動作,冷卻約8分鐘熱繼電器復位。在連續觀察的兩個小時時間內,電容器共進行了3次投切。而第1步在兩個小時內沒有動作。至此,初步斷定電容器組故障原因是熱繼電器整定值偏小,在運行過程中頻繁投切造成的。
但該補償柜曾有一年有余的成功運行經驗,照此投切頻率,電容器故障當早發生。
問及負載情況,該配電室負責人告知,大約半年之前,車間新增設備,由于沒有預留配電回路,故從該配電室低壓柜內一備用回路引出電源,設備功率約80kW。將該新增設備開關斷開,手動投入全部剩余5組電容器,功率因數達到0.92;將新增設備投入運行,功率因數降至0.89。查看新增設備功率,為82kW,功率因數為0.8,通過計算,符合上述情況。
可作如下分析:當未有新增設備時,投入5組電容器功率因數可達到0.92,控制將不再投入電容器。當第2步電容器被熱繼電器切除,控制器接著投入第6步電容器。經過冷卻時間,熱繼電器復位,第2步電容器再次投入運行,本著“先投先切”的原則,控制器將會切除第1步電容器;當第2步電容器再次退出,控制器將再次投入第1步電容器;當第2步電容器第2次投入,控制器將會切除第2步電容器。如此,經過這一過程,第2步電容將長時間退出運行,并不影響補償效果和設備正常運行。控制器和熱繼電器交叉投切過程見下表二。
表二:控制過程
當熱繼電器第2次復位時,控制器將第2步電容器切除,系統將保持5步電容器投入運行的狀態,第2步電容器并沒有頻繁投切。
當新增設備投入運行,由于功率因數達不到要求,控制將會投入全部電容器。第2步電容則將在控制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熱繼電器“控制”:熱繼電器動作(切除)-熱繼電器自動復位(投入),如此頻繁投切。按照每小時2次的投切頻率,每24小時投切48次(該生產車間為三班制),半年累計投切8000多次。實際投切次數為標準要求的約3.5倍,此為造成電容器故障的原因。
自動投入電容器組,并停掉部分設備,使系統投入4組電容器時功率因數達到0.93,如此,若第5步熱繼電器整定值依然為36A,那么,經過熱繼電器的第4次復位(故障回路為第2步),第5步電容器將切除,系統維持穩定。經觀察,現場情況符合推斷。
經用戶單位同意,更換故障電容器,并將熱繼電器接線改為僅作用于信號,供值班人員及時發現問題并做處理。改造完成至今運行已半年有余,未出現故障。
經過該事故原因分析,并查閱了相關資料,筆者認為:在低壓電容器組無功補償系統中,設置熱繼電器作為保護元件是沒有必要的。相反,由于安裝了熱繼電器,但熱脫扣電流整定不當和熱繼電器復位方式難于選擇,在運行中容易出現其他問題。
我們知道,引起電容器的負荷變化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電壓的波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電容器的電流與電壓是成正比的。當電網電壓升高10%,相應的電容器電流也會升高10%。電容器的穩態過電流可達1.30倍額定電流,在1.10倍電網額定電壓下電容器可保證長期運行。
只要不是市場上的淘汰產品,無功補償控制器都具有過電壓保護的功能,在電壓異常的情況下,控制在短時間內能夠切除所有電容器組并閉鎖,直到電壓恢復正常。
目前,市場上的高端控制器還具有諧波檢測功能,當系統中諧波含量超過規定值時,控制器同樣能夠切除所有電容器組并閉鎖,直到電網恢復正常。
當電容器回路安裝了熱繼電器并且作用于投切接觸器斷開時,容易引起其它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首先是熱繼電器的動作電流不易整定,其次是熱繼電器的復位方式難于選擇。
雖然說電容器一旦投入工作就在滿載下運行,但由于電容器本身容量的誤差和電壓波動,其真實的運行電流是在某一范圍內不斷變化的,熱繼電器的整定值不易調整到最合適的值,造成的結果是要么不動作,要么誤動作。再者,熱繼電器動作受溫度影響,配電室的氣溫冬夏差別較大,熱繼電器無法根據實際溫度做出合適的偏差補償。
熱繼電器一般有兩種復位方式:手動復位和自動復位。在電容器回路中,如果安裝了熱繼電器且設置為“手動復位”方式,那么一旦該繼電器動作,在維護人員發現之前,該組電容器將無法投入工作。一旦同時有幾組熱繼電器動作,在維護人員發現之前,這些電容器將無法再投入工作,這樣就會造成總補償量不足,功率因數達不到要求,用電質量降低。
若熱繼電器設置為“自動復位”方式,就有可能發生本文中闡述的故障情況:熱繼電器在控制器“不知情”的情況下控制某組或某幾組電容器的頻繁投切,這對電容器是十分不利的。
頻繁投切對電容器有以下危害:
綜上所述,在低壓并聯電容器組無功補償回路中,熱繼電器不是必需安裝的器件。但可將熱繼電器作用于信號引至配電值班室,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多次整定,以便接近實際運行值,以便在有異常情況時及時發現并處理。
(本文選編自《電氣技術》,原文標題為“ 由一起事故淺談低壓并聯電容器無功補償回路中熱繼電器沒有必要”,作者為高會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