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8日,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主辦,武漢大學、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武漢供電公司、《電氣技術》雜志社有限公司承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電氣科學與工程學科支持的“第十屆電工技術前沿問題學術論壇(FAFEE2022)”采用全程線上方式盛大召開。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裝備企業的專家學者、師生代表和科技人員共計8萬余人參加了直播交流。
FAFEE 2022開幕式及主旨報告
開幕式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秘書長韓毅主持。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理事長楊慶新教授、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萬清祥教授、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武漢供電公司總工程師曾海燕教高先后致辭。
楊慶新理事長在致辭中指出:黨的二十大提出了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的號召,習近平總書記還指示要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我們電氣工作者要珍惜千載難逢的機遇,積極響應號召,滿足國家重大需求。希望大家高度關注電工新材料、智能電工裝備、新能源發電與能源互聯網、電力信息與安全、電能存儲與安全、生物電磁、空間電磁環境與安全和電能智慧高效利用等研究方向,特別是交叉學科方向,積極拓寬研究邊界。受疫情影響,本次論壇采用線上會議形式召開,希望各位參會代表珍惜這千里相牽的機會,傾心交流、暢所欲言,將會議開出與線下不同的別樣風采。
萬清祥副書記在致辭中提出:我國正加速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電力系統及電氣裝備作為我國現代能源系統的核心支撐,在推進“雙碳”的進程中將起到決定性作用。本次論壇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導向下的電氣學科創新路線進行研討,交流學科及其交叉領域的發展方向、前沿問題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提供了電力系統與新能源、高電壓與放電、儲能技術及裝備、電力電子及電力傳動等多個交流平臺,是一場意義深遠和重大的學術盛會。
曾海燕總工在致辭中談到:預計未來三年,新能源、微電網、互動式設備將大量接入,電力系統“雙高”、“雙峰”特征進一步凸顯,電網功能結構、運行特性發生深刻變化,電網大范圍平衡格局和大直流輸電方式帶來交直流、送受端、新能源連鎖反應風險,系統抵御故障能力大幅下降,電力平衡和運行控制的難度逐年增加,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和可靠供電面臨巨大考驗。基于此,國家“十四五”電力規劃明確指出,以加快實現配電網“可測、可觀、可控”為目標,全面提升配電網裝備水平和數字化水平。歡迎大家以武漢電網為平臺,共同打造數字化配電網建設高質量協同發展朋友圈。
大會報告環節分別由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副院長何怡剛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胡家兵教授主持。FAFEE 2022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秋良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成山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常務副書記榮命哲教授、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院長董旭柱教授、河北工業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長徐桂芝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王高林教授做大會特邀報告,分別從“醫用磁導航技術前沿進展”、“新型配電系統技術——發展及挑戰”、“高氣壓多組分放電等離子體基礎數據庫”、“數字孿生技術在電力設備中的應用”、“生物電工與生命健康創新發展與展望”、“無電解電容永磁電機驅動控制技術”等方面闡釋了電氣學科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創新路線和前沿進展,對當下學術界所面臨的熱點課題和新挑戰進行深入交流與研討。
FAFEE2022學術交流
FAFEE 2022共收到投稿758篇,錄用606篇,會議邀請到60余位專家學者進行特邀報告交流,共同研討電氣工程領域最新動態及研究進展、分享科研成果。FAFEE 2022設立“數字化配電網”、“水風光多能互補運行與調度”、“考慮氣象影響的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預測與控制”等3個學術論壇;針對”電力系統與新能源”、“高電壓與放電”、“儲能技術及裝備”、“電力電子裝置設計與優化”、“電力電子建模與控制”、“電力電子器件集成與保護”、“電力電子在新能源系統中的應用”、“電工新材料、新技術”、“電機與系統”、“生物電工”、“智能感知與智能裝備”、“數字化配電網”等12個方向,組織了35場學術交流,近600名論文作者進行了論文宣講及海報分享。
作為電氣工程領域的品牌學術會議,“電工技術前沿問題學術論壇”迄今已舉辦10屆,獲得了電氣科技工作者的廣泛認可。后續,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將面向國內外科技前沿,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積極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持續推動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為推進我國電氣工程領域學術繁榮和科技進步作出貢獻。